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3c產品 iPhone 4

                     iPhone 4
  • 重新設計的外觀與天線
  • 使用作業系統iOS4
  • 重量:137公克
  • UMTS/HSDPA/HSUPA (850, 900, 1900, 2100 MHz)
  • 內建 WiFi(802.11 n)
  • 較久的待機時間(與3Gs比較)
  • 500萬畫素相機以及LED閃光燈,720p錄影,5x 數位變焦
  • 增加前方視訊鏡頭與Facetime視訊電話功能
  • 螢幕解析度變高(為iPhone 3GS的四倍,稱為Retina display)
  • 晶片使用Apple A4處理器
  • 新增三軸陀螺儀
  • 改用microSIM
  • 內建天線位置設計不良,握住iPhone 4的左下角,可能導致訊號微弱或斷訊

 其他擴充

蘋果公司證實 iPhone 會執行(除去不需要元件的)最佳化 OS X作業系統,並佔用 8GB, 16GB 或 32GB (iPhone 3GS and 4 only) flash 記憶體中的 700MB 空間[6][7][8],可以執行內建及未來由蘋果提供的應用程式。蘋果並未說明麥金塔和iPhone兩者的作業系統(OS X)間的實質差異,惟 iPhone 使用的處理器是 ARM,與桌上型麥金塔使用的 x86 或 PowerPC 處理器不同,所以兩者使用的 OS X 版本也不相容。第三方應用程式曾經僅能透過 Safari 在控制環境中執行,目前蘋果公司已推出App Store販賣第三方原生軟體。[9][7][10] 蘋果公司對於更新iPhone作業系統傾向提供一種更為流暢、類似於 Windows Update, Mac OS X 和 iPod 的更新方式,和其他行動電話比較起來有更吸引顧客的優勢。[6]
iPhone 中的 OS X 版本 包含有 Core Animation 體元件,負責在使用者介面上提供平滑順暢的動畫效果。

 不支援Flash功能

由於iPhone並不支援Flash功能,所以iPhone上的YouTube是直接連結影片檔案(flv 檔案, MPEG4 AVC Video+ AAC Audio)進行播放[11]
在中國大陸,由於YouTube等網站已經被當局封禁,因此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的iPhone如果想順利登入YouTube,必須要用利用iPhone本身自帶的VPN功能,穿過網路封鎖才能正常使用。

 主要缺點

  1. 無法擴充記憶卡。
  2. 必須整機寄回原廠由專人更換電池,耗時麻煩,而且更換價格甚高及需刪除所有用戶數據。
  3. 不支援網頁Flash
  4. 相機功能較為簡陋。
  5. 台灣使用的注音輸入功能設計不佳,與電腦配置方式不同,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利性。
  6. 使用筆劃輸入法亦與其他主流手機有著很大差異,令人難以適應。
  7. USB兼備充電功能,且無法關閉,導致電池損耗過快。
  8. 無法當成隨身碟來使用,需透過Apple公司的線上軟體商場(App Store)下載相關軟體,並須透過Wi-fi來傳輸。

 iPhone 4訊號減弱或斷訊的情況

自iPhone 4上市以來,被發現握住左下方即會導致訊號減弱或斷訊的情況,甚至美國權威評鑑機構「消費者報告」評定因iPhone 4硬體設計瑕疵,不建議消費者購買,也讓蘋果品質的聲譽大受打擊。 眼見iPhone 4收訊問題愈演愈烈,蘋果終於提出因應之道。執行長賈伯斯上周五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免費提供全球iPhone 4用戶膠套。賈伯斯坦言,「我們並不完美,手機也不完美」。分析師預測,蘋果所耗費相關成本至少達4,000萬美元。[12]
於 2010 年 07 月 26 日, 更有不少媒體報導 iOS4 於使用藍牙耳筒或汽車系統時頻頻斷線, 懷疑是作業系統iOS4的問題,有美國傳媒甚至形容事件為「天線門」.
事實上,天線問題也可能是媒體的炒作與誇大,根據蘋果公司在新聞發布會中列舉的資料,只有極少數的使用者遇到或反饋該問題,而且幾乎都是在訊號本身極不好的環境下出現。該問題完全沒有影響iPhone 4的銷售勢頭。

 針對iPhone 4天線問題

美國《消費者報導 (Consumer Reports)》表示雖然蘋果iPhone 4在各方面的設計均相當優異,但因為天線設計問題,他們不推薦此款手機。而雖然蘋果召開記者會說明,並同意發放保護套,但《消費者報導》認為蘋果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因此仍不打算推薦iPhone 4。[13]

資料來源  http://www.apple.com/tw/iphone/
                 http://zh.wikipedia.org/zh-tw/IPhone_4#iPhone_4

Babbage&Augusta Ada Byron

[Babbage]Babbage (1791--1871,讀音類似 cabbage) 二十二歲從劍橋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當時是位被認為很具潛力的年輕數學家。在他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對計算機的設計產生興趣。他獲得英國皇家學院的資助,應用當時新的數學知識,他應用當時的數學新知,著手設計並製造一台功能更廣泛的機械型計算機:差分機 (Difference Engine)。十年過去,就在差分機即將完成的時候,他領悟到:一台理想的計算機,必須能夠依指令改變其執行程序。也就是可變程式的概念。這是個前所未有的偉大理想。他立刻棄置了差分機,開始埋首設計分析機 (Analytical Engine) 以實現他的理想。整個設計在 1838 年完成,就連寫程式的方法都想好了。可惜當時的技術無法配合,Babbage 終其一生未能完成一台計算機。雖然 Babbage 是一位很優秀的數學家兼工程師,可惜他的時代環境還不能配合他的發明。這就好像一個人,在橡膠、內燃機都還未知之前,就想要發明汽車。但是他始終受到英國皇家學會的信任和資助,而且留下巨細無靡的設計圖 300 多張、筆記 6000 多頁,和許多半成品。他那未完成但是已經知道可以工作的差分機,後來整個版權贈送給了英國皇家學會,也許算是報答知遇之恩吧。
除了數學和計算機之外,Babbage 也是當時重要的經濟學者之一。他還搞了一些政治,但是這方面頗不成功,據說他不是個 EQ 很高的人。
在 Babbage 的時代,物理、航海與天文等科學都有了相當的理論和經驗。人類開始有更大的野心,想要瞭解自然現象的細節,更加掌握自然界的資源。於是我們開始須要作較大量的計算。科學家,甚至哲學家,開始想像:如果有一個會自動計算的機器,那該多好。今天所謂的科學計算,也在那時候開始了。最戲劇性的例子,該當是海王星的發現。
在 Herschel 以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之後,科學家發現其運行軌道與牛頓力學所預測的不合。宗教界人士非常樂意聽到這個消息,他們或許認為上帝「顯靈」了。但是,令一批篤信牛頓學派的人並不服輸。 1845 年, 英國的 Adams 以計算的結果,斷言另一個行星的存在,甚至預測了它的軌道。但是 Adams 不敢正式發表他的結果。幾乎一年後,法國的 Leverrier 得到同樣的計算結果,而且立即公布。柏林天文臺接獲消息之後,當晚就按照計算預測的軌道而發現了一顆新的行星:海王星。這個計算問題牽涉到聯立微分方程式的數值解。 Adams 發明的解法,到今天仍出現在數值分析的教科書上。
  
[Ada] 年近半百的時候,Babbage 結識了當時的名才女,Augusta Ada Byron (1815--1852)。她是盛名詩人拜倫的女兒,後來成為伯爵夫人 (Countess of Lovelace)。但是她在滿月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她一生中沒機會見到那位詩人父親。後來根據她的遺囑,她與父親並排葬在一起;兩人都恰好各享年三十六歲。 Ada 不但能詩善畫,還是當時主要數學家 de Morgan 的學生。她因為某個機緣,參觀了 Babbage 的工作室。雖然零件散落滿地,屋子中央座落著一台怪物般的半成品,在聽到解釋之後,她說她看到了一個 「偉大而美麗的發明」。
Ada 參加了 Babbage 一部份的工作,尤其是程式設計方面。今天有些人認為,最早的計算機應該歸功給 Babbage,而最早的程式設計應該歸於 Ada (也有些人認為這樣太抬舉 Ada 了)。 1980 年代由美國國防部委託設計的一套程式語言,就以 Ada 命名。
然而 Ada 卻把這種可以因軟體而改變硬體功能的設計理念,歸功於法國人 Jacquard,原文是
We may say most aptly that the Analytical Engine weave algebraicl patterns just as the Jacquard-loom weaves flowers and leaves. Here, it seems to us, resides much more of originality than the Difference Engine can be fairly entitled to claim.
1805 年,Jacquard 製造了可變程式型自動織布機。它使用不同式樣的厚紙卡來控制紡綞和飛梭的交互作用,始其編出不同花式的布料。這個發明啟動了紡織工業的一次革命。根據記錄,到了 1812 年,這種機器一共賣出一萬一千台。

在 1840 年代,Babbage 和 Ada 已經認識到:
計算程式的核心技術在於重複
我認為這個說法並不誇張。試想,如果在今天的程式語言中不許使用 whilefor 這些迭代方法,也不許利用 ifgoto,那麼程式語言將有何用? Babbage 和 Ada 曾經明確地寫了下來:
自動計算機的真正重要之處,在於它可以重複執行一套給定的程序。其重複次數可以在計算前確定,也可以依計算結果而臨時決定。
資料參考:http://libai.math.ncu.edu.tw/bcc16/pool/3.01.shtml

Intel Core i7

Intel® Core™ i7 處理器 Extreme Edition Intel core i7 940 top R7309478 wp.jpg

Core i7(中文:酷睿 i7,核心代號:Bloomfield)處理器是英特爾2008年推出的64位元四核心CPU,沿用x86-64指令集,並以Intel Nehalem微架構為基礎[1],取代Intel Core 2系列處理器。Nehalem曾經是Pentium 4 10 GHz版本的代號[2]。Core i7的名稱並沒有特別的含義,Intel表示取i7此名的原因只是聽起來悅耳,'i'和'7'都沒有特別的意思,更不是指第7代產品。而Core就是延續上一代Core處理器的成功[3],有些人會以「愛妻」暱稱之。官方的正式推出日期是2008年11月17日。早在11月3日,官方己公佈相關產品的售價,網上評測亦陸續被解封。
Core i7處理器系列將不會再使用Duo或者Quad等字樣來辨別核心數量。最高階的Core i7處理器配合的晶片組是Intel X58。Core i7處理器的目標是提升高性能計算虛擬化性能。所以在電腦遊戲方面,它的效能提升幅度有限[4]。另外,在64位元模式下可以啟動宏融合模式,上一代的Core處理器只支援32位元模式下的宏融合。該技術可合併某些X86指令成單一指令,加快計算周期。
Core i7預計於2010年發表32奈米製程的產品,Intel表示,代號Gulftown的i7將擁有六個實體核心,同樣支援超執行緒技術,並向下支援現今的X58晶片。
   特點
  • 支援超執行緒的技術,令到四核心的處理器,有總共8個執行緒(2010年推出的Core i7 980X 6核心系列將有12個執行緒)
  • 記憶體控制器會內建於CPU中,支援三通道DDR3 SDRAM[7]
  • 支援Turbo Mode(後更名為Dynamic Speed[8])技術,倘若有程式使用較多的處理器負載,處理器的頻率可以按步驟提升,此外,可以自動往上提升倍頻[9]該功能不需要作業系統的支援,完全由硬體監控[10]
  • 支援Power Gates技術,核心閒置的時候可被關閉。對比上一代的Core 2 Duo,Core i7的核心電阻可以被關閉,電流可以完全不通過核心。各個處理器核心可運作於不同的頻率電壓[11]
  • Turbo Mode及Power Gates功能都是由一個單元提供,佔去大約一百萬個電晶體[12]
  • 放棄了傳統的FSB,使用了新的'Quick Path Interconnect',與AMDHyperTransport相似。相比FSB,每一個處理器都可以有獨立的QPI通道與其他處理器連接,處理器之間不用再共享FSB頻寬,並繞路到北橋才能通訊。此外,QPI是雙向傳輸[13]
  • 指令集方面,SSE4的版本會提升為SSE 4.2,後者新增了7條指令[14]
  • 處理器採用模組化設計[15]。例如核心、記憶體控制器、以至輸入輸出介面控制器,都能夠以不同的數量配搭。這樣做可以使到產品更容易針對不同市場,而每一個模組都可以有獨立的電壓,令到處理器更省電
  • L2快取亦有所減少,每一個核心獨立256KB,但擁有較低讀取延遲值。加入L3快取,每一個處理器共享8MB
  • 處理器核心的電壓與系統記憶體同步。目前,官方會支援DDR3-800和DDR3-1066規格。對於DDR3-1333,由於處理器只可以接受較低的電壓水平(限制在1.65V或以下),高速的記憶體意味著需要較高的電壓,所以此規格的官方支援仍然存在疑問[16]。第二批X58晶片組主機版將可以實現電壓異步,方便用家超頻[17]。另外,原先只有XE版本處理器可以調整記憶體頻率。後Intel修改為所有上市的Core i7處理器,均可以修改記憶體和QPI的頻率[18

\資料參考:http://zh.wikipedia.org/zh-tw/Intel_Core_i7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